英伟达拟放弃400亿美元收购ARM,史上最大芯片并购案终迎结局
彭博社消息,据知情人士透露,英伟达400亿美元收购ARM收购案几乎毫无进展,英伟达准备放弃这场收购。另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英伟达曾私下和合作伙伴表示,已不期待收购案能成功完成,此外,软银也开始筹备ARM的公募上市计划,当作英伟达收购案失败的备选方案。2020年9月,英伟达宣布计划以400亿美元从软银集团手中收购英国芯片设计商ARM,计划在18个月内完成。到如今,已经过去了16个月。
图片选自pexels
全行业反对的“最大收购案”
英伟达在GPU和AI芯片领域是王者一般的存在,Arm是全球最大的芯片IP供应商。英伟达占领高性能计算市场,Arm架构用于全球超过90%的手机芯片与IoT芯片上,这两者的软硬结合,会直接影响整个产业链的格局。ARM内部人士曾告诉36氪:“英伟达强于GPU,目前数据中心常用英特尔的CPU加英伟达GPU的解决方案。ARM强于CPU架构,一旦英伟达收购ARM,就可以同时拥有CPU和GPU的能力;ARM也可以随着英伟达一起进入数据中心市场。
而这项能力为绝大多数ARM的客户、英伟达的竞争对手所忌惮。ARM全球业务服务了500多家大型企业,英伟达一旦拿下ARM,不排除英伟达为拿下芯片市场份额打压竞争对手的风险;哪怕没有直接的威胁,英伟达早于市场一步拿到ARM的最新架构、研发产品,也能让竞对们失去先机。
好处显而易见,困难也重重。
市场对这个风险的谨慎显而易见,收购案传出后,英特尔、高通、谷歌都曾表示,这场收购案将直接威胁到ARM中立合作伙伴的角色,这个定位是ARM从一家小而美的公司迅速发展、扩大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星电子、亚马逊以及特斯拉等行业巨头也在后期加入反对这场收购案的行列。除了公开发表声音,高通、苹果等全球第一梯队的公司都掉头找了美国政府表示抗议;华为等中国公司也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反对的意见。这场收购案需要获得来自英国、美国、欧盟、中国的监管机构审核。
但各国监管机构陆续表达反对意见。2021年8月,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表示,这场收购案可能扰乱芯片行业竞争格局,影响英国国家安全,考虑阻止收购案;10月,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发布警告,称该收购案存在推高全球芯片价格的风险。
最后一击
给这次收购带来最后一击的,应该是美国时间2021年12月2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发的关于将提交针对英伟达收购ARM的行政诉讼案的说明。根据声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将于2022年8月9日正式对英伟达收购ARM提起行政诉讼。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在诉状中称,这场收购同时伤害了英伟达基于Arm产品的三个全球市场,汽车领域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数据中心市场的智能网卡DPU和云计算市场的基于Arm的CPU。
诉状发出后,英伟达股价当天还收涨2.2%。英伟达则再三声明,该交易将有利于Arm本身和芯片行业的发展,ARM不予置评。值得一提的是,届时,诉讼提起的一个月后,英伟达收购案的交易截止即将到期。算一算不可能在1个月内完成的诉讼案,英伟达终于放下面子,准备接受失败也不难理解。
相关文章:
- 突破“存储墙” 整合处理器和内存的“幻觉”混合芯片已经被研发出来
- 芯片短缺已经导致全球多家车厂关闭 生产放缓
- 外媒:三星电子或将外包芯片制造 由于其产能紧缺
- 芯片短缺反而可能使苹果受益 因为组件定价可能相比对手更优惠
- 苹果正开发高配Mac mini 配备更多的端口和更强大的芯片
- 网飞评价微软收购动视暴雪 反应对订阅模式的认可
- 中国首台光刻机交付,2022国产芯片还能更差吗?
- 想成芯片制造领导者 欧盟要投近500亿美元从22纳米追起
- Intel CPU芯片工厂已有多台EUV生产设备 数量保密
- 单芯片多处理器是什么?
- 基因芯片是什么?
- 外媒报道提及中国无人驾驶企业的芯片依赖隐忧
- 报道称采用三星4nm工艺的高通骁龙8 Gen 1芯片良率低至35%
- 消息称大众签署5年期10亿欧元合同:使用高通自动驾驶芯片
- 在Android 13 Beta上攻破Titan M芯片 Google将提供150万赏金
- 消息称联发科、迈凌已在讨论收购第一大SSD主控芯片厂商慧荣
- 产业链消息称芯片短缺已影响到芯片制造自动化设备生产
- 博通拟申请欧盟提前批准610亿美元对云计算公司VMware收购案
- 欧盟3350多亿就想搞定2nm芯片工艺?误会了 没那么高水平
- OPPO自研芯片让蓝牙音质有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