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是宇宙飞船16000年前来到地球轨道

来源:TechTMT.Com  作者:整理  日期:2020-03-20 02:12:25

人类历史上许多未解之谜,像史前文明的形成、断裂,大洪水的发生,十日并出,太阳消失,这一切都是月亮造成的!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大约在15000多年以前,一艘来自宇宙深处的外星人飞船——月亮宇宙飞船,突然拐了一个弯,驶进了太阳系,并降临地球近地轨道,悬浮在中国西北部地区的上空,低得仿佛一踮脚就可以摸得着,传说中的“神”驾临了地球。这不是科幻,而是事实。在中国西南瑶族地区,有一则古老的传说:在远古的时代,天上只有太阳和星星,却看不见月亮,那时的夜空漆黑如墨,每当夜晚降临,大地上就被恐惧笼罩,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都躲进自己的巢穴。有一天晚上,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个热烘烘、七棱八角的大山一样的东西,它不圆不方,像一块巨大的石头,放射着毒热的光芒。瑶族人的这则传说讲的就是月亮的来由,月亮是在某一天突然出现在地球上空的,当时已经有了人类。瑶族的这则传说有几分可信程度呢?

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它距离我们地球大约有384400公里,它的大小是地球的1/4,即直径3476公里。在我们现在能够观测到的星空范围内,月亮作为地球卫星的体积算得上老大。比如,木星卫星的最大体积与木星之比大约是亚1/27,其他行星的卫星更是小得可怜。别看月亮个头大,但距离我们过远,所以,看上去像个大盘子。在古代,人们观察月亮都是用目光,所以,根本看不清月亮的构造,只知道月亮上有些地方明亮,有些地方昏暗。1609年,当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后,人类才第~次清楚的知道了月表地形的构成:月亮上并不是平坦的,它表面坑坑洼洼,那是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和山脉,当然还有一些平原,那就是月海。

瑶族的这则传说很神奇,可以肯定的是,它是近距离观察月球的结果。大家不妨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现在有能力,将月亮从384400公里处拉近100倍,那时站在地球上看月亮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用肉眼就可清晰地看到月亮上各种各样的环形山、山脉、山谷、平原。而且,在这样的距离上,月亮的山脉是向外突出的,这难道不是传说中“七棱八角”的描述吗?再试想一下,在这样的距离下,你能感觉到月亮是个球体吗?不能,因为,月亮直径3476公里,它太巨大了,有谁站在地平线上,可以感觉到地球是个圆形的球体呢,所以,传说中“不圆不方”的描述是十分准确的。

在哥伦比亚的印第安人的部落里,也有一则类似的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没有月亮,人类一到晚上都很害怕。有一位酋长决定牺牲自己,给大家带来光明。于是,他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向空中飞去,越飞越高,最后变成了月亮。现在生活在非洲南部的布曼族的神话也证明,在远古的时候,天空中根本没有月亮。

世界上有一个著名的谜案,那就是美洲玛雅文化的突然消失问题。他们虽然莫名其妙地消失在空气里,但却留下了极为发达的文化,尤其是他们的星算历法,堪称世界一绝。在他们留下的、始于大洪水之前的《编年史》中,人们奇怪地发现,里面竟然没有关于月亮的记载,这对于一个天文学高度发达的民族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结论只能有一个:在大洪水之前,天空中根本没有叫月亮的东西。

在希腊南部的伯罗奔尼撒,曾存在一个叫阿尔卡获亚的古老国家,据当地人传说,阿尔卡获亚人在大洪水之前,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忧虑和悲伤,当时只有太阳,没有月亮,月亮是大洪水以后出现的。

距今大约4000年前左右,亚里山大里亚大图书馆的第一位馆长在他留下的文献中这样写到:“古时,地球的天空中看不到月亮。”他在写这份文献时,曾参照了很多远古时遗留下来的手稿和抄本,可遗憾的是,这些文献后来统统被毁,我们已经不可能知道他写下这话时所依据的上古文献究竟是什么。古希腊的数学家、天文学家阿纳克萨哥拉斯,也根据当时的一些资料说过,月亮在天空*@#现是很晚以后的事情了,在人类的早期天空中没有月亮。

中国民间最有影响的古代宗教是“天崇拜”,但这个“天”;又是什么呢?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去崇拜虚无缥缈的天空呢?原来,中国天神话中的“天”、甲骨文中的“天”与现在的天根本就不是一回事。那是一个有形有体的天——它就是现在天空中看到的月亮。

在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天也没有地,宇宙像一个混混沌沌。模模糊糊的大鸡蛋,在漫无边际地滚啊滚啊!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窈冥混沌中产生了一个生命,那就是人类的始祖——盘古大神。也许是受了这混冥景象的影响,盘古每天只知呼呼睡大觉,连动也不动一下。谁都想不到的是,盘古这一觉睡得好长好长,一下子睡了一万八千年。在这期间盘古孕育着、成长着。

突然有一天,盘古醒了。他揉了揉眼睛,四周是鸿蒙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呀!他定了定神,还是什么也看不见,四周漆黑一片,黏糊糊的,闷得他心里发慌。他想:总这样下去怎么行呢?心里一生气,不知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斧头,朝着眼前黑暗的混沌,使劲一抢。只听得哗啦啦一声巨响,这个大鸡蛋似的混冥被盘古一斧头给劈开了。鸡蛋中一些轻的东西冉冉升起,变成了天,而一些重的东西沉沉下降,最后变成了大地。从此以后,人类有了自己的祖先,有了天,也有了地,一个美好的世界展现在眼前。

可是,不知怎么搞的,刚刚形成的天总不想在上面好好呆着,它总想与大地再结合在一起。于是,它又慢慢降了下来。盘古把天推上去,天又降下来,反复几次。可盘古不愿意再回到混沌中去,没办法!只好站在它们中间,头顶着天,脚踏着地,随天地的变化而变化。

可就是这样顶着,天与地也还是有一部分相连在一起,气得盘古左手拿个凿子,右手拿着他的大斧头,又劈又凿,好不容易才把相连的部分给弄断了。

这样一来,天与地再也合不拢了,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极高了,地变得极厚极厚,盘古的身子自然也变得极长极长。据说,盘古有九万里那么高。

盘古双手托着天,脚蹬着大地,默默无闻独自一人在开天辟地,真是功德无量。然而,盘古再伟大也总是要死的,当他知道天再也掉不下来的时候,他倒下去死了。他临死的时候,周身突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从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了轰隆隆的雷鸣,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他的手足和身体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四方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他的头发变成了天上的星星,他的肌肉变成了田地,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变成了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圆润的珍珠、温润的玉石等,他的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就连他身上出的汗也变成了雨露和甘霖。

以上就是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它既见于上古的记载,也见于民间的传闻。

远古的“天”就是现在的月亮!

从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第一次登上月球开始,人类又先后六次登上了月球,耗资达250亿美元。登月宇航员从月球带回月表层原始标本2000多块,重量达400公斤。但800多位科学家在分析这些原始标本的时候,却产生了更多的疑问,震撼和动摇了同源与分裂两种假设。

首先,是关于月球的年龄问题。

太阳的年龄现在有一种趋同的看法。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它应该在50亿年左右,因为太阳系宇宙尘埃团首先形成的就是太阳。地球的年龄不能最后确定,但据科学家的推测,它应低于50亿年,许多科学家主张,它应该在46亿年左右。目前,地球发现的最古老岩石是35亿年,它发现于东非的大裂谷地区。

第一个降落在月亮静海地区的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迈着轻飘飘的步伐在月面行走,当他弯腰从月面随便捡起一块岩石的时候,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块岩石竟在36亿年以上。在以后的数次登月中,宇航员从月球表面带回的岩石年龄不相等,有43亿年的,也有45亿年以上的。“阿波罗”11号飞船带回来的月表土壤标本,据信历史已达46亿年。这正是太阳系刚刚形成之际的年龄。按理说,这样古老的岩石本来不应该出现在月球的表面。不可思议的是,月球月海的土壤,明显比它周围的岩石年龄要大得多,大约年长1亿多年。

如果说现在探测鉴定年龄的方法有错误,那么,这种错误不论是对地球还是月球都是一样的,不应该有如此大的差别。难道说美国宇航员只带回了一些极个别的标本吗?事实证明并非如此,原苏联的无人月球探测器也获得了与美国相同的结论。

惊奇还不止以上这些。我们将月表岩石用“钾—氩测定法”测定后发现,有的月表岩石竟然达70亿年。在“阿波罗”12号飞船带回来的岩石中,有两块岩石的年龄高达200亿年,而这200亿年相当于地球年龄的4倍。科学家认为,这是我们宇宙中所发现的最古老的东西,因为我们现在所知宇宙的年龄其上限也不超过200亿年。那也就是说,月球不但比地球、太阳更古老,它几乎与宇宙同龄,这太不可思议了!即使是从最保守的年代估计,月球也有50亿—100亿年的历史。这个年龄说明,月球根本不是太阳系里的东西,自然它也不会与地球同源了。

如此一来,真是太有意思了,在宇宙的某一个角落里,形成了一颗十分独特的小天体,它不知穿越了几亿个恒星系,拜会过数也数不清的各类天体,在茫茫的宇宙中寻找着自己的意中郎君。也不知经过了多少亿年的时光,月球才来到了我们的太阳系,一眼就看上了蓝色的“情哥哥”,竟然自愿留了下来,结束了它漂泊不定的生活。的确,在漫长的旅行中,月球没有被其他星系俘获真是个奇迹,而它心甘情愿被地球俘获也是一个奇迹。

月球不但从起源上是一颗神秘的星球,而且它的表面结构也有许多令人不解之处。

每到夜间,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道道刺目的闪电掠过夜空,这就是流星。所谓的流星,实际上就是宇宙空间中大大小小的存在物,它们大小不一,有的仅有一两米,有的竟达十几公里,而且数量多得惊人,一不留神就会闯进行星的怀抱。这些物质别看个头不大,但由于运动速度极快,因而破坏力极大,当它击向地面的时候,往往会形成一个大大的深坑,我们称之为“星伤”。当然地球有大气层作为保护,一般的不速之客都会在大气层里烧毁,陨击事件发生的并不多。但在没有大气层保护的星球上,天外陨石的撞击事件就会成倍的提高,留下麻麻点点的陨击坑,大一点的就叫做环形山。据科学家说,月球上的环形山就是这样形成的。

大家知道,由于自转速度等原因,月球永远是一面向着地球,一面背对着地球。历次宇宙飞船拍回的月表照片显示,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分配得极不平均。月球背面的环形山,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而且月球上大多数山脉也分布在背面。月球向着地球这一面,环形山出奇的少,而且山脉也不多,几大月海占据了相当大的面积,而且月海平坦得像桌面,找不到一个环形山。这种地貌分配是自然形成的吗?

1972年5月13日,一颗较大的陨石撞击了月面,其能量相当于200吨TNT炸药爆炸后的威力。参与“阿波罗”计划的科学家给这颗陨石起名为“巨象”。“巨象”造成的巨大月震确实传到了月球的内部,如果月球是个实心球体,那么,这种震动应该反复几次。但是,事实再一次让科学家失望了,“巨象”引起的震动传入月球内部以后,就如同泥牛入海,全无消息。发生这种情况,只有一种可能:震动的纵波,在传入月球内部后,被巨大的空间给“吃”掉了。

以上的研究表明,月球很可能是个中空的球体。而大家清楚知道的是,按照宇宙形成的理论自然形成的星球决不会是个空心球,否则,巨大的压力会把它压扁的,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卡尔·萨根博士认为,“自然形成的卫星,不应该存在内部空洞”,这也是科学家们普遍一致的看法。

在月球35—40公里的壳体下部,存在一个巨大的空间。这个结论多么诱人,里面究竟有什么?有像我们一样的智慧生物吗?他们靠什么来生存?他们也耕种土地吗?他们为什么呆在里面?他们有电灯吗?

人类的起源一直是科学上的谜团。达尔文说,人类是从猿猴的一支进化而来的。可人们在不断地追问:剩下的猿猴为什么没有进化成人的迹象?基因科学产生以后,人们又问:人可以像机器一样被制适吗?为什么所有的神话都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人”?

人类的智力来得莫名其妙。智力的发展应该有两个条件:第一是相对艰苦的生活环境,为了生存就需要用更多的智力去获取食物;第二是动物的群居性,群居的动物可以形成一定的社会模式,要求以更高的智力来处理。这两个条件都符合我们人类,我们曾经有过相对艰苦的生活环境,我们也是群居动物。但问题在于,这个理论根本没有普遍性,对许多动物而言,目前的生活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艰苦,人类的捕杀与环境污染就使许多动物快要绝种了,地球上群居动物决不仅仅是人类,连蚂蚁都是群居动物。在这两个条件符合的情况下,其他动物的智力发展水平如何?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

人种问题也是进化论不好解释的谜案。现在世界上基本有黄、白、黑、棕色四大人种,这四种人分布在世界各地,就其居住地区来说,黄种人基本在亚洲,白种人基本在欧洲,黑种人基本在非洲,而棕色人种则在澳洲,美洲的印第安人大至属于黄种人系,即蒙古人种。这四色人种的区别不仅仅在肤色上,而且在生理结构方面也有细微的差别。比如说,黑种人血液当中所含红血球就与黄种人不同,它能输送更多的氧气,因而黑种人在运动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黄种人的味觉系统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因此中国菜也是五味俱全,花样繁多;而白种人的味觉系统则十分迟钝,只好在吃的方面简单一些了,等等。

如果进化论是正确的,那么这四个人种应该是由四种猿演变而来。然而,进化论又断言,从猿进化到人是自然界中的偶然现象,地球上只有一支猿类进化成了人,所以它不可能普遍适应灵长类的进化模式。这本身不是很矛盾吗?既然已经有一支猿类进化成了人,那么其他猿类为什么不可以进化成人呢?既然只有一支猿类可以进化成人,那么四色人种又是怎么来的呢?如果说有四支不同颜色的猿遗传进化成了四色人种,这本身是违背进化论的,而且我们也找不到地球上曾经存在过黄猿、白猿、黑猿、棕色猿的证据。

如果说四色人种的确是由一支猿进化、变异而来,那么这种变异与自然生存又有什么关系呢?大家知道,依据进化论的观点,生物的变异只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而且惟有适于生存的变异才可以保留下来。那么这支进化中的猿为什么要发生如此变异呢?非洲基本在赤道两侧,乃属于热带地区,如果非洲黑猿要发生变异的话,也应该变异成白人,这样可以反射一些太阳的光线,在物理学上也说得过去,可是非洲人种恰恰是黑色的,这如何解释呢?问题还有,如果说非洲人是黑色的就是符合自然规律,那么美洲印第安人呢?他们一样生活在赤道附近,所接受的紫外线与非洲人一样多,为什么他们不是黑色的呢?再说白种人,现在白种人的老家欧洲,基本在北纬30°以北,已经过了北回归线,像欧洲北部的一些国家,生活的纬度都很高,黑色皮肤不是更可以吸热保温吗?可他们恰恰都是白色的,像冰雪般的颜色,这又是为什么呢?

人种问题不解决,进化论就不可能最后深得人心,就会有更多的人起来反对它。

数万年以前,地球正像神话中所描绘的那样,是一个没有人类居住,但却充满勃勃生机的蓝色星球,陆地上长满了各种植物;丛林里自由自在生存着各种动物。乌儿在空中飞翔、枝上鸣叫;海洋生物在大海中嬉戏、畅游;猿猴类灵长目动物在茂密的森林中四处游荡,安然自得地生儿育女。突然,来自某个宇宙空间的高级生命,驾驶着他们的飞行器在这颗星球上降落,出于某种目的,他们采用先进的遗传基因科学,从猿猴、狼及海洋生物身上提取出遗传基因,并将这些基因分离、剪切、组合、拼接,制造出了既具有海洋生物特点,也具有陆地生物特点的新物种,那便是人类。

月球宇宙飞船中的“神”与“神”之间,或宇宙智慧生命之间,爆发了一场骇人听闻的战争。一时间战火纷飞,幼弱的人类及城市被可怕的武器瞬间毁灭:所多玛城消失了,马亨性达摩古城不见了……被击伤的月球宇宙飞船被迫飞离地球,“天”与地发生了分离……

所谓的混沌开天,其重点在说生命的诞生,而不是讲述宇宙形成的模式。人类开始被制造出来,只有肉体而没有精神和意识,此时的人处于混混沌沌的状态之下,什么东西都是灰蒙蒙。暗乎乎的。突然,外太空人给人类注入了意识,人一下子从无意识的黑暗世界,来到了有意识的光明世界,第一次清晰感觉到了天与地的存在,所以形成了从混沌中开辟出天地的神话。

真正的开天辟地只有共工触倒不周山那一次,这次的重点在描述天地分离的原因及过程。如果仔细对比两次开天辟地的神话内容,我们发现,第二次开天辟地(共工触山开天),已经没有相伴随的造物主出现,使人只感觉到天地分离时那种恢宏的气势,而缺少了万物出现时那种奇异、神秘、惊喜、细腻的感觉,这也说明混沌开天和共工开天表达的是两个不同的中心内容。

根据我们以前的一系列假设,我们认为,共工开天的神话在讲述一次突然发生的天文事变,在地球的上空有一个巨大的物体离开了地球。那么,这个东西是什么呢?就是月球。以上我们曾经在大量神话的基础上假设,大约在1万多年以前,地球的西北部上空出现了一颗巨大的星球,它就是月亮,当时的人类将它称为“天”,它有3000多公里。突然,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月球飞离了地球,也就是说从近地轨道上离去,两颗星球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覆盖在人们头顶上的被称为“天”的物体升高了,不见了,新的天空产生了,广奥的宇宙一下子豁然开朗,仿佛天和地都获得了新生。这就是天地分离神话中的真相。

但是,为什么会发生天地分离的事情呢?就是说月球为什么要突然离开地球呢?

在世界民族的原始神话里,常常使人感到震撼,因为人们从中读到了一些可怕的记载:人类被莫名其妙的武器毁灭,城市被突如其来的高温摧毁。当我们潜心研究这些记载的时候,不得不承认,所有这些记载几乎都差不多,高温、巨响这两个特征是全世界共同的。因此,我们不得不怀疑,世界所有民族的原始神话记载的是同一次战争。而所有这些记载都指向距今大约1.5万年左右。由此我们断定,在大约1.5万年前.地球上确实发生过一场非人类的战争,人类在那场战争中几乎遭到灭顶之灾,幸存下来的人类用神话如实记录了战争的情况。

《圣经·创世纪》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罗德一家住在所多玛城,神决定毁灭这座城池。当灾难发生前,神曾告诉罗德一家赶快离开所多玛,并好心地劝告说:千万不要回头看。罗德的妻子没有遵循神的劝告,结果被一道强光杀死。第二天,当他们再回望曾经居住过的城市时,“不料,那地方烟气上腾,如同烧窑一般”。一座城市就这样被毁灭了。是什么力量在一夜之间毁掉了一座城池?毁灭发生时,那道刺目的强光又是怎么一回事?

从19世纪开始,人们在印度旁遮普邦一带,发现了一个东西长1600公里、南北长1400公里的文化带,在这个区域里有许多文化古迹,其中最为著名的两座古城遗址——哈拉巴和马亨位达摩。据最保守的估计,这两座古城距今最少有5000多年,但在印度最早期的神话中却没有这两座古城的记载,所以,更多的人认为,它的历史很可能比猜想的要古老得多。

考古学家在哈拉巴古城出土了大量印章,上面刻有奇怪的文字,与印度发现的任何一种文字都不相同,目前还没有人能够解读这些文字。更奇怪的是,考古学家通过对这里发现的人体骨骼鉴定断言:这里发现的人种,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这种人种混合了世界诸多人种的要素。

在城市建筑的挖掘中,考古学家根本找不到神殿和宫殿,这与目前世界上所挖掘出的古城都不相同,似乎这些城市根本没有统治者。马亨佐达摩居民的住宅建筑更加证实了这一点,所有的住房都是由砖木建成的,从格局、规模来看基本差不多,好像贫富分化没有在这里出现。整个城市没有进攻和防御的建筑,也没有发现任何一件武器,更没有发现任何一件艺术品。是原来就没有,还是被岁月销毁了?

马亨佐达摩的卫生设施令考古学家吃惊不已,其完善的程度即使是如今现代化的城市也未必能够达到。每家都有一个从楼上倾倒垃圾的通道,设在二楼的厕所也有一条专门的管道通人地下,然后经过一个沉淀槽流入排水系统。这套地下排水系统密如蛛网,完全可以和巴黎的地下排水系统相媲美。

在亨往达摩,出土了大量的遗骨,有一些在街道上,更多的是在居室里。在一个比较大的废墟里,考古学家发现了成排倒地死去的人们,有些遗骨是用双手蒙住脸,好像在保护自己,又好像看见了什么可怕的事情。可以肯定,所有的人都是在突然状态下死去的,这座古城当时一定发生了一件很巨大的异常事变。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马亨佐达摩的居民集体暴死呢?是火山爆发吗?可是人们在这一带几千公里的范围内并没有发现火山口,再说遗址中也没有火山灰;是突然暴发的流行病、瘟疫吗?可是医学证明,再厉害的瘟疫和各种流行病也不可能突然毁灭一座城市。那么,这里在1万多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印度的考古学家卡哈,在对出土的人骨进行了详细的化学分析以后说:“我在九具白骨中,发现它们均有高温加热的痕迹。”这说明马亨佐达摩城市的毁灭、居民的死亡与突然出现的高温有关,这与上引《圣经》中所多玛城的毁灭是相同的,都是在一夜之间被高温或大火毁灭的。

人们在马亨位达摩还发现,在许多坍塌的建筑物上有承受过某种高温的痕迹,人们甚至发现了一些“玻璃建筑”——托立尼提物质。这种物质的形成是由于瞬间高温熔化了物体表面,然后又迅速冷却造成的,至今人们只在热核武器爆炸的现场发现过这些人为的物质。一切证据都在说明:这里曾经发生过核爆炸。

此时我们想到了美洲天降大火烧死巨人的传说、中国神话中“旱魃”体内奇大的热量、《圣经》中所多玛城被毁灭的记载、马亨位达摩“玻璃物质”的考古发现,等等,它们都在证明我们的观点:在1万多年以前,地球上发生了一场非人类的武装冲突,这场冲突发生在神与神之间。也就是说,发生在来自宇宙某一处的宇宙高级智慧生命之间,战争的规模很大,涉及美洲、亚洲。欧洲和北非。由于他们十分先进,使用了许多我们不知道的武器互相攻击,许多城市和无辜的人类在轰击中被毁灭,正像所多玛和马亨位达摩一样。

事情已经很清楚了,月球人与反叛者之间在地球上发生了一场酷烈的战争,月球宇宙飞船也被迫加入了战争的行列。美洲奥里科诺河上游的沙里瓦一阿卡瓦部落曾有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善良的神和邪恶的神为争夺对宇宙的统治权,发生了战争,善良的神从天空中发出强劲的闪电来保卫盟友(大地)。在上一节里我们见到过这种叫做“闪电”的武器,它是一种能够产生高爆。高热的武器。当然反叛者也会用同样的武器来轰击月球大本营。很可能月球宇宙飞船在这次战争中受到了严重创伤,已经失去了一部分功能,也许是损坏了先进的反引力装置,使它再也无法留在地球近地轨道上,所以它不得不上升到一条受地球引力影响相对小的安全轨道。

从盘古神话中我们看到,月球在上升的过程中,可能是因为损坏严重,它摇摇晃晃地上升,上去又跌落下来,然后再上去,几次差一点坠毁在地球上。最后,它还是顺利地盘旋而上,天地发生了分离。

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月球生物内部发生了武装冲突,月球的反叛者以地球为基地,一方面,他们进攻月球生物在地球上的各种基地,许多城市在轰击中被毁灭;另一方面,反叛者开始用类似今天的热核武器攻击月球大本营,由于双方的技术水平差不多,因此战争进行得异常激烈。破坏力巨大的武器轰塌了月球表面的防护层,大量的月球碎片被炸离月面,进入地球的同步以上轨道。大家知道人造卫星的原理,卫星离地球越远(当然不能过远),它存在的时间也就越长,同步轨道的卫星就比近地轨道的卫星寿命长。因此可以这样猜想:被炸离月球的月球物质在地球的上空形成了厚厚的尘埃层,它们围绕地球高速旋转,存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也许是几个月,也许是一两年,挡住了太阳的光辉。这就是太阳消失神话的起源。

大家知道,现在的地轴是南北向,地球几乎直立在它的轨道上,围绕地轴在旋转,地轴与赤道差不多成90度垂直角。在地轴的南北两极终年被厚厚的冰层所覆盖,这是由太阳光照射的角度造成的。太阳光线直射地球赤道,随着地球围绕太阳的运行,太阳光直射地球的范围逐渐向北、向南移,但最北不超过北回归线,最南不超过南回归线。当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的时候,北极地区就长时间见不到太阳;当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候,同样,南极也会发生与北极一样的情况。因此,南北两极的年平均气温都在一10℃左右,即使在最温暖的季节,气温也不会高于8℃,而且为时很短。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南北两极的植物极少,基本上没有高等的植物。

然而,在历史上,南北两极并不是像现在这样寒冷。在中国的远古神话里,北冰洋并没有处于冰冻状态,而是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洋,气候宜人。《列子·汤问》里,黄帝就曾担心海上的五座仙山会漂流到北极去沉没,所以派了十五只大龟轮流驮负。《山海经》里说,北极地区有一座幽都山,上面住着许多人和各种动物。这一切都说明,在远古的时期里,北极是个温暖的地方,很适合人类居住。

几年前,荷兰的一位科学家在北极地区发现了一座很大的古城。发现时,古城的90%已经被冰层覆盖,只有一些建筑物的顶部露出冰面。现已在这座古城中发现宫殿、寺院、讲坛等遗址,但建造这座古城的人已经消失。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记载说明这座古城是由谁建造的。据推测,这座古城已经有1万多年的历史。

早在19世纪,人们就曾在北极圈里发现了煤碳,经鉴定,这些煤是由一些东方红松和沼泽柏树形成的,目前这些树种仅仅生长在中国。1985年8月,加拿大地质学家玻尔驾驶直升飞机在加拿大北部,距北极点只有几百公里的阿克塞尔·海纳格岛上调查时,意外地发现,在光秃秃的土地上竖立着一些奇怪的东西,很像化石森林,他将这一发现报告了加拿大政府。

1986年6月25日,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地质系古植物学家巴森哥教授率领6人考察队来到阿克塞尔岛,发现这里的确是一片化石森林,只是有许多树木并没有完全石化,有的看上去就像刚砍倒不久,有的甚至还带有软木质部分,呈现出红色。这些树木种类很杂,有白烨、落叶松、冷杉等。这些情况说明,在人类已经懂得建造城市的时候,北极还是一片鸟语花香、适合人类居住的乐土。

北极的情况如此,那么南极呢?本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到南极去考察,人们在南极发现了许多矿物,除各种有色金属以外,还有丰富的铁矿,煤碳的蕴藏量估计有5000亿吨,石油的蕴藏量为400亿桶。当然,人们还发现了许多爬行类动物的化石,也发现了不少植物化石。此时,读者一定会想起我们在前面说到的,1929年在土耳其发现的皮里·赖斯的奇怪地图,这幅地图中南极洲大陆并没有被冰雪覆盖。事实上,南北两极的气候应该是对应的,北极温暖的时候,南极洲也必定温暖。

然而,据地质考证,南北两极被冰雪覆盖已经有1.5万年的岁月。上面说过,南北两极目前的气候状况是由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姿式决定的,因为它决定了太阳照射地面的角度。如果想使南北两极温暖的话,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改变地轴的指向,二是彻底改变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后一种可能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太阳系一经形成,地球就以这条固定的轨道围绕太阳旋转。看来只有让地轴的指向发生变化(即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姿式),或者向现在的东北偏移,或者向现在的西北偏移,这样才能使南北两极脱离极地,变得温暖起来。

让地轴偏移,有这种可能吗?有!根据我们现在掌握的资料,完全可以断定:在15000年以前,地轴不是现在的南北方向,而是向西北一东南方向偏移了一个很大的角度。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说:在都广这个地方,长着一棵大树,名字叫建木。据说,这里就是天地的中心。这棵树有百切之高,到了中午,太阳照在它的顶上,竟然连一点影子都找不着;站在树底下大喝一声,声音马上消失在虚空中,听不到一点声音。建木的形状非常奇怪。大的树干直冲冲钻进九霄云外,树干的两旁基本不长枝条,光秃秃的,只是在树的顶部长着一些弯弯曲曲的树枝,盘起来像一顶伞盖,树根也是盘曲交错的。如果你在树干上随意抓一把,树皮就像橡皮筋一样剥落下来,好像一条缨带,又好像一条黄蛇。

这条记载中有一条重要的线索:建木高百丈,但却在太阳下没有影子。没有影子是夸大,影子极小是事实,并说它生长在天地的中间。我们不妨想一想,一棵大树在太阳底下影子极小的情况在什么地方能够发生?只有在赤道附近,至少在南北回归线以内,这些地方太阳光直射,所以树木的影子极小,而且越是接近赤道,影子就越小。那么都广又在什么地方呢?据考证,所谓的“都广”就是现在的成都。成都在北纬30度线上,也就是说在北回归线以外,根本不可能发生树木在日下无影的现象。但是,如果地轴向现在的西北一东南偏移一定的角度的话,成都就有可能进入北回归线以内。

还有一个证据,人们在整理上古埃及留下的各种文献时发现,在一种文献中讲到了钟表的制造,它是按一年中最长的白天与最短的白天之比来造钟表的,大约是14:12,而这个时区是在赤道与南北回归线以内,也就是说在南北纬15度以内。可是,古埃及文明最发达的地区是尼罗河三角洲,大致也在北纬30度线上。由此人们不禁要问:他们为什么要制造与他们的时区不相符的钟表呢?大约只有一种解释,很可能当时的埃及正是在0度—15度纬线以内。

雅利安人曾经生活在现在的印度一带,但他们并不是当地的土著居民,是从一个很远的地方迁徙过来的。据雅利安人的古籍《赞德·阿维斯塔》说,他们迁徙的原因是那里的气候发生了变化,这是古代部落迁徙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这本书说,他们曾经住过的地方,太阳、月亮、星辰一年只出现在他们头顶上一次,一年好像只有一个白天和一个晚上。这种现象只能发生在两极地区。由此我们这样认为,雅利安人最早的居住地是个温暖的地方,很适合人类居住,否则他们早就迁徙了。但渐渐的,这个地方变成了极地,无法再生存下去,雅利安人只好迁徙了。这也反过来说明,现在的北极在很早以前是温暖的,也就是说,当时的地轴并不是现在的指向。

大约在1万多年以前,一场巨大的变动,使地轴移到了现在的位置上来。这个事变,我们认为就是天地分离。被击坏了反引力装置的月球宇宙飞船,被迫离开地球近地轨道,月球巨大的引力和分离时的拉力,使地轴随着月球离去方向,迅速向现在的位置移动,这个过程大约只有几个月

住在高原和山区地带的人们发现,北半球夜晚的许多星辰向西北方向落去,再也见不到了,好像西北方向的地势越来越高.天主从西北方向坠下去一样,故《淮南子》记载:“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相反,东南方向的夜晚却出现了许多新的星辰,就好像东南方的大地在天空中越陷越深,如同崩塌了一块一样,故古人记载“地陷东南”或“地不满东南”。

天地分离时诱发了一场滔天的大洪水,近千米高的海浪呼啸着扑向地球北半部大陆,吞没了平原、谷地上的一切生灵。高山在颤抖,陆地在呻吟,只有高原上的牧羊人侥幸活了下来……

史前大洪水的记载惊人的相似

灾难!一场特大灾难!地球北半球突然被来历不明的洪水包围,近千米高的洪峰,以雷霆万钧之势,咆哮着冲向陆地,吞没了平原谷地,吞没了这些地方的所有生灵。高山在波涛中颤抖,陆地在巨变中呻吟。

这是上古神话传说和早期宗教里的记载。有人认为它是人类传讹附会的记忆,也有人认为它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孰是孰非,千百年无定论。让我们抛开所有的争议,实事求是地面对这些人类早期的记忆吧!

正与中国的情况一样,世界上只要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他们的神话传说中几乎都有关于洪水的记载。当我们仔细分析这些记载的时候,我们常常被它们的叙述形式、故事构成、主人公的结局等惊人的一致性震惊。惊骇之余,我们不禁怀疑:这些民族在编写本民族的神话时,肯定打过电话或发过电传。那情形有点滑稽:一个中原地区的原始人,怀里抱着一些野兽的前肿骨,上面刻满了文字。他兴冲冲走进一座半地下的圆形房子里,拿起一个石头做成像电话样的东西,“哈罗!是南美洲的玛雅人吗?我们部落经过商量,决定编一个关于大洪水毁灭人类的神话,故事的梗概大约是这样的。”说着他举起了一片片甲骨,照本宣科起来。美洲的玛雅人说:“亲爱的,这真是一个好主意,就这样办吧!你再与澳大利亚那边联系联系。拜拜!”这可能吗?

然而,不是可能与不可能的问题,现在我们读到的关于大洪水的神话,就是出自这样一个全世界认可的样本,不信吗?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首先,逃脱大洪水的人都受到了神的启示。在中国的神话里,伏羲兄妹是受到了雷公的警示以后,才乘葫芦逃生的;《圣经》中的诺亚是得到了上帝的警告,才造了一艘大船;印度的鸟神依休努同样向人们提出了大洪水将要降临的警告;在缅甸的《编年史》中,一位穿黑色衣服的僧人,向人们发出近期有灾变的警告;秘鲁印第安人也是由于大神巴里卡卡的提示,才幸免种族灭绝;巴比伦的叙事诗中,也有神对人类发出警告的记载;在太平洋诸岛中,也存在着很多这样的传说,即出现了一位不知从哪里来的使者,向人们发出了灾难即将降临的警告。

其次,逃脱大洪水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坐船一类的东西,而且人们探知大洪水退去的方式也很相似。《圣经》中的诺亚,为了知道洪水是否结束,经常从方舟向外放鸽子,他一共放飞了三次,当鸽子嘴里衔回了橄榄枝,说明洪水已经退去;比《圣经》更古老的苏美尔洪水传说中,同样用方舟逃得性命,为了探知大洪水是否退去,他也向船外放飞鸟;在印度尼西亚群岛、中美洲、北美洲的印第安人中间所流传的大洪水传说中,主人公也采取了与《圣经》中的诺亚或苏美尔传说中的主人公完全相同的行动,逃脱了洪水,到洪水退下去时,鸟衔着树枝回来了。

第三,关于大洪水的结果——少数人幸免于难的记载也完全相同,而且绝大多数是一男一女。《圣经》中是诺亚和他的妻子,墨西哥是娜塔夫妇,维尔斯传说中是丢埃伊温和埃伊巍奇,希腊是德卡里奥恩夫妇,爱尔兰叙事诗中是比特和比兰,加拿大印第安族的是埃特希,印度神话里是玛努,加里曼丹是特劳乌,巴斯克人的神话中是祖先夫妇,中国是伏羲兄妹,等等。

第四,关于大洪水的水位描述,全世界也有共同性,绝大多数民族的神话传说中都说大洪水淹没了高山。

第五,关于大洪水持续的时间,全世界也有极大的相似性,这场毁灭人类的大洪水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大约在120天左右。

从以上的记载来看,记述大洪水的地区几乎遍及世界各大洲,涉及到了许多民族,甚至是全部的民族。面对如此广泛,如此相似的记载,你敢说世界关于大洪水的传说都是杜撰出来的吗?

我们肯定人类曾经有过一次大洪水的记载,并非仅仅依据上述的神话和地区性的传说,在地质考古方面,我们同样能够得到许多证据。

现在虽然从地质考古、神话研究中我们基本可以肯定地说:在我们这次文明之前,地球上确实发生过一场毁灭人类的大洪水。然而,世界各民族关于史前洪水的神话记录都比较混乱,根本无法确定洪水发生的真正时间,甚至连洪水暴发的次数也不能最后明确。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关于大洪水发生的不同时间记载。综合世界大洪水的记载,洪水发生大约有以下几个时间:

1.《圣经》中记载的大洪水发生在公元前5000年前;

2.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却宣称大洪水发生在公元前3500年刚;

3.中国的上古神话基本上没有确切的时间,都是以神名来表示大致的历史时期,有的记载说大洪水发生在女娲时期,也有的记载说大洪水泛滥于尧帝时期;

4.美洲印第安民族的神话里,虽然有大洪水的记载,但绝大多数没有涉及到时间问题;

5.人们甚至发现有公元350年的大洪水记载。

6.根据现在的地质考古资料,这场大洪水大体发生在距今15000年前后。

如此一来,关于毁灭人类的大洪水就被湮灭到纷乱的记载之中,人们对大洪水的诸多疑问也从这里开始,因为这些记载很容易给人这样一种印象:大洪水好像不止发生过一次,应该有许多次。有的人就主张说,人类曾经被大洪水毁灭过许多次。

然而,以上时间虽然混乱,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大致确定一下范围的。大家知道,中华文明起源于大约公元前4500年左右,因为我们已经有了甲骨文,从那以后,中国的历史记载基本上是世界最完整的。虽然目前我们对甲骨文的理解还存在许多问题,但就当前的研究水平来说,我们没有在甲骨文中发现关于大洪水的记载。也就是说,在公元前4500年左右以后,人类没有面临过毁灭性的大洪水。因此上述公元前3500年或公元350年的洪水记载可以排除。

我们今天都说是尧帝时发生的大洪水,这个说法来源于《淮南子》,但是,《淮南子》毕竟是汉代成书的,时间已经很晚了,在具体考证洪水时间上,我们应该用比它更早的文献资料,那就是《山海经》。《山海经·海内经》明确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此处的“帝”自然是黄帝,而不是其他人。因此大洪水当发生在黄帝之时,而非尧帝之时。上文我们已经说到,共工和黄帝是同时间的人,而有的书就记载说2“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这更加说明,大洪水发生在黄帝时期。

那么黄帝又是什么时候的人呢?《竹书纪年》说:“自黄帝至禹三十徽”,大禹是夏朝的开国君主,夏朝开始于距今4500年以前,如果一世按30年来计算,则黄帝时代就距今5500年左右。还有的史书中将黄帝视为农业的发明之神,而中国的农业出现,据考古计算,当始于距今7000多年以前。而且,古史中黄帝的时代只是一个约数,他所代表的时期很可能远大于我们的推测。

这样一来,我们就把大洪水的发生时间推到了距今7000多年以前。在以上六种时间当中,最接近我们推论时间的就是15000年前,也就是说,毁灭人类的大洪水发生在距今15000年以前。这个时间与一些地质考古成果很接近。

在不能确定年代的多次洪水中,我们发现,就其性质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毁灭人类的大洪水,其势可以淹没整个高山,像《圣经》中记载的大洪水;一类是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的洪灾,它发生在人类可以躲避,甚至治理的范围之内,像中国尧帝时的大洪水。由此我们推测,毁灭人类的大洪水只有一次。而且只能有一次,它发生在距今15000年左右。

大洪水的水位高度

实际上,只要你打开中国的地形图,将这几处地点的海拔高度作一个对比的话,北起雁门、龙门山,经宜昌、枝城到衡山,这些地点都处于中国地形图上的第一个台阶边缘,标高都在1000-2000米之间,这个台阶往东往南,就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海拔都在500米左右。这个台阶的西部,就是中国的第二个台阶,海拔高度基本都在2000米以上。难道你不觉得这种安排很奇怪吗?古人手里面应该没有一本地形图。他们不可能将洪水的所有证据都排列在中国的第一个台阶边缘,也不可能将所有的证据都安排在几乎同一个海拔高度上。

发生在人类文明史以前的那次毁灭人类的大洪水,其洪峰的高度大约为1000多米,世界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基本上被洪水淹没,人类遭受了一次真正的灭顶之灾,绝大多数人丧生在洪水中。

当人们怀着悲痛的心情承认人类自身曾经被洪水毁灭过一次的现实后,不禁会提出这样的疑问:这场大洪水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索菲亚天文台台长埃斯·鲍奈夫认为,如果一颗小行星(其直径770公里,约是月亮的1/5),从地球半径6倍的距离(37800公里)的地方通过,地球将因此发生比普通涨潮大10倍力量的汹涌波涛,海水会向小行星通过的方向集中。

根据我们以上所有的分析,我们认为大洪水是这样发生的:当被击毁了反引力装置的月球宇宙飞船,从现在的西北方向(以前的正北方向),缓慢离去的时候,月球本身强大的引力,加上分离时产生的巨大拉力,使南半球的海水以排山倒海之势涌向地球北半部,几百米高的浪头一个连着一个,以每小时几百公里的速度,呼啸着扑向北方大陆,吞没了平原,吞没了谷地,吞没了这些地方的所有生灵。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北方的海水上涨了1000多米,大陆上一片汪洋。在波涛中,一些高山的顶端孤露出水面,看上去像一个个小岛。高山在海浸中颤抖,陆地在巨变中呻吟。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凡是海拔在1100米以下的地区,统统淹没在洪水之中,山东、河北、河南、山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绝大部分都被洪水淹没,这真是一场惨绝人寰的大悲剧。

随着月球的引力影响越来越小(月球越升越高,距离地球也越来越远),也随着地轴向现在的位置摆动时产生的巨大惯性力,使北浸的海水随惯性力的方向,渐渐向东南退去,故古史记载“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地轴又经过一系列小的波动后,停留在现在的位置上。这就是大洪水来得快,退去也快的原因。

地—月分离是大洪水的真正原因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凡是海拔在1100米以下的地区,统统淹没在洪水之中,山东、河北、河南、山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绝大部分都被洪水淹没,这真是一场惨绝人寰的大悲剧。

随着月球的引力影响越来越小(月球越升越高,距离地球也越来越远),也随着地轴向现在的位置摆动时产生的巨大惯性力,使北浸的海水随惯性力的方向,渐渐向东南退去,故古史记载“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地轴又经过一系列小的波动后,停留在现在的位置上。这就是大洪水来得快,退去也快的原因。

人类真是多灾多难,在神与神的战争中,人类曾经被无辜殃及,许多城市和居民点被化为灰烬,紧接着又是一场滔天的洪水,人类没有在这一系列的灾难中灭绝,已属不幸中的万幸。

那么究竟是哪些人活了下来?看一看我们这一代文明的分布特点,大家就清楚了。现在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它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几乎都在大平原,或者谷地,或者沿海岸线等地。这是历史的选择。我们的祖先往往会在上述地点建立居民点,因为这里有丰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地势平坦,众多的河流使大家便于交通。那么,上古的人类在同样的自然环境下,也会作出同样的选择。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上一代文明遗迹,一般都具有以上的地理特点,像中国、印度、埃及、古巴比伦等。在这些地区,聚集的人口越来越多,各方面的发展也相对来说快一些,文明的程度也比较高。

但也有一些民族或部落,他们散居在高原或山区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由于这些地方的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相互之间的往来很困难,相应的,他们的发展速度也就十分缓慢,处于一种很原始的状态中,根本无法与平原和谷地的文明相比。

但是历史证明,这些生活在高原或山区的人们是对的,他们是幸运的。北浸的巨浪首先吞没了文明发达的平原和谷地,那里的人类和他们的文化统统在洪水中消失了。而那些高山和高原上十分落后的牧羊人却幸存了下来。看一看世界上少数人幸存的神话吧!他们无一例外都是逃到高山上才幸存了下来。我们相信,这类神话要告诉我们的是:在那场洪水中,惟有高山或高原上的人有机会幸存下来。

据记载,雅典的立法者梭伦在古埃及访问时,遇到埃及的一位大祭司,他告诉梭伦说:“大灾变杀死了全部住在海边和河边的人,而安然活下来的,都是住在山里粗野、无文化的放羊人和放牛人。”

大洪水过后,从高山上走下来了牧羊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自身发展就十分落后,根本没有能力将上一次文明接续下来。人类的文明中断了、萎缩了。这些原始人在记忆的深处保留了一些上次文明的灵光,当他们从高山走到平原,将记忆中的那点灵性记载下来,这便成了我们今天谁也读不懂的东西。然而,他们是整个事件的目击者,是大洪水的见证人。于是,他们将看到的、听到的东西,以神话的形式记载下来,一代一代传下来,又经过几千年历史岁月的风风雨雨,经过无数人的不断加工、改造,最后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各种神话和传说。

如果我们仔细去研究今天保存下来的神话,在剔除传讹附会的成分以后,我们依然可以嗅到很浓、很浓的大山气息。从神话里我们发现,离开了大山几乎就没有神话,神话中的绝大多数神仙都住在山上,他们都是山神。中国《山海经》中记录的神话最多,但这本书记载的基本上都是大山或高原。《山海经》可以看成三部分,一是山经;二是海经;三是大荒经。山经指的是高山,这没有疑问;大荒经指的是高原和戈壁,这也没有疑问,其中根本没有记载平原和谷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大家知道,中国的文明应该起源于大平原,在祖先的神话里根本不应该有那样多的高山和戈壁,因为我们的祖先没有在高山和戈壁生活的经历。然而,事实却是,我们的祖先在所有神话里,都大谈而特谈他们本不熟悉的高山和戈壁,真是奇怪得很。由此,我们只能认为,这是从高山来到平原的人们,对他们早年生存地点有着一份极为深厚的感情,在他们口传历史事件的时候,不知不觉将这种感情带人神话当中。我们之所以强调神话原型的重要意义,其理由就在这里,这其中有我们人类已经丢失或早已淡忘的记忆。

人类的记忆可以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淡忘,人类的感情也可以随着环境的变迁而冷漠,但是,人类的文化却不可以漠视过去的历史,它总是在不经意之间,将淡忘或冷漠的东西注入在人们的生活中,你可以不去感觉它,但你无权阻止它默默地述说。

在中国,有一句著名的成语——沧海桑田。据考证,这条成语出自《神仙传》。有一个叫麻姑的仙女,就是那个献寿桃的麻姑,她见到仙人王平后,说了这么一番话:“接待以来,又川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又水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这就是“沧海桑田”成语的来历。它的本意指大海变为农田,农田又变为大海,现多用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宁肯冒着生命危险跑到泰山亲自拜祭,肯定有他们不可不去的理由。从各种资料和角度来分析,我们怀疑上古在泰山拜祭的很可能并不是“天”,而是水。

当地月分离时,引发了一起水位高达1000多米的大海浸事件,中国沿海和中原的许多地区统统沦为波涛汹涌的大海。当洪水向东南退去后,很可能山东半岛泰山以东的地区还浸泡在海水中。《淮南子·本经训》记:“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绎史》卷五引《归藏》云:“蚩尤登九淖以伐空桑。”空桑就是现在的山东曲阜地区,正与泰山处于同一条纬线上。从高山上走下来的牧羊人们,他们追随大海退去的踪迹来到泰山,面对汪洋大海,为了祈祷洪水早日退去,这些来自山区的居民,很自然地在泰山举行了他们的祈祷仪式。这种仪式一代一代传了下去。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失,几千年过去了,已经习惯于平原生活的牧羊人后代们,他们对抽水的印象越来越淡,泰山祭拜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以至后来的人根本不知道先人们在泰山拜祭什么,只知道这种祭典十分重要。因此不知不觉把这一隆重的祭典与祭拜最高天神——天帝相互联系起来,使泰山祭拜从祭水演变成了祭“天”。由于泰山封祭已经成为社会上的一种共识,所以即使在诸侯林立、战乱不休的年代,大家也都墨守着祖先的成规,齐国不加干涉,各诸侯国也不随意生事,一切都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下进行,这才有春秋战国60家诸侯封祭泰山的可能。

泰山祭祀是祭水而不是祭天,这在中国的其他文化中也有充分的证据。

地月分离时的强大引力以及地轴在向现在的位置摆动时产生的巨大惯性力,使地壳在这一巨变中发生了意想不到的特异变动,地震、火山活动十分频繁,而且规模巨大,这又加剧了地壳的移动。一方面,大陆架上许多陆地和海洋中的岛屿滑向大海沉没了;另一方面,由于地壳的变动,在不少地方又出现了新的“造山运动”。

有关大西洲最早的记载见于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他生活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350年左右,与中国孔子生活的年代差不多。根据柏拉图的记述,埃及大祭司曾于公元前590年,对到埃及访问的雅典立法者梭伦说,在遥远的过去,有一个名叫“大西洲”的岛国,其面积大约有2000万平方公里(疑是20万或200万平方公里之误),大致位于赫尔克里士柱石以外的区域,其上居住着有史以来最聪明、最高贵的种族——阿特兰蒂斯王国。大约在梭伦访问埃及前9000多年以前,由于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和大洪水,一天一夜的大暴雨将这一优秀的民族统统毁灭,阿特兰蒂斯王国的全部国土,也在这场灾难中沉入海底彻底消失了。希腊人只不过是这个聪明而高贵种族的后裔。柏拉图根据这个传说,认为它应该在直布罗陀海峡以外的大西洋中,“大西洲”由此而得名,正好直布罗陀海峡在古代又称为赫尔克里士柱石。按照相拉图记述的时间推算,大西洲沉没的时间大约在距今14000年左右,与我们关于大洪水暴发时间的推测基本上是一致的。

月球被击伤,但伤在何处?根据事实推论,正是现在的月海部分。科学证明,月海是由重金属构成的,它坚不可摧。月球人的其他飞船赶来修复月球,于是有了“十日并出”、“文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再三强调,上古神话中的“天”就是近地轨道的月亮,这在甲骨文中有明确的表示。那么,“天”的崩塌实际上就是月亮的崩塌。让我们顺着这一条思路来设想一下:一群月球的反叛者,经过精心的组织与策划,发动了叛乱。叛乱者用一种高能武器攻击停留在近地轨道上的月球大本营,炸毁了月球一宇宙飞船部分外表防护层,顿时,月球表面岩石被炸得飞离了月球,有一些飞舞的岩石被月球重新吸引回月面,但由于月球本身的吸引力有限,更多的岩石却进入了地球轨道,它们在轨道上高速飞行,越来越接近地球表面,在穿越大气层时,这些月面岩石与空气强烈磨擦燃烧,形成了一阵密集的陨石雨。那情形真的就好像“大宇爆裂”了一般,燃烧的岩石和其他物质带着极高的温度冲向地面,天空和河水都被大红的物质映得像血一样的通红。

如果我们对神话有所了解的话,就会发现,以上的这场灾难与以前我们谈到的太阳消失实际上是同一回事,不同的是,这些岩石滞留地球轨道时导致了太阳消失,当它们冲进大气层,则导致了天上“雨石”或“雨火”的记载。这两种记载可以互证,反而更加说明我们的推论是正确的。

那么,月球被击伤的部位在哪里呢?或者说“天穿一洞”具体在什么地方?如果仔细研究一下月球的地形构成,你肯定会毫不迟疑地说:在月海!

使科学家头痛的月海

所谓的月海并不是真的大海,月球上是没有液态水的。月海是指月球地貌中平坦的部分,它是相对于环形山而言的,习惯上将它称为月海。就整个月球的地貌来说,月海是一个很奇特的构成。

让我们首先来看一看月球的地形分布情况吧。

月球的地形分布极为“不合理”,这让许多科学家大为惊讶。在月球的背面,有众多的环形山密密麻麻,构成起伏很大的地貌,很难找到一块平坦的地方。而月球的正面,即是对着地球的这一面,环形山却很少,构成月球正面地貌的主要是月海,它包括风暴洋、澄海、雨海、静海等,总面积1125万平方公里,比中国还要大,占了月球面积的1/3。还有一个奇怪的地方,地球上的各大洋一般都是不规则的,这符合星球自然形成的规律,而月海怪就怪在它一般呈圆形,显得十分有规则,看上去挺扎眼的。科学家在研究月海时,产生了两个疑问:有规则的月海是怎么形成的?月海为什么深度彼此相等,平得像台球桌一样?

以上曾经说过,根据现在的天文理论,环形山是陨石撞击天体表面留下的“星伤”,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为什么在月球1/3的地区内,几十亿年来(月球的年龄至少有40亿年)没有遭到过撞击呢?这显然是说不通的。那么奇怪的月海是怎么形成的呢?

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万里迢迢从月面上采撷回对公斤月岩(第一次着陆的地点就在静海边),按理说月海的成因应该一目了然,可情况恰恰相反,科学家通过对月岩的分析,不但没有解决月海的成因问题,而且还推翻了许多以前对月球的结论。

分析的结果表明,月海岩石是由某种熔岩凝固而形成的,而且这些熔岩是由钛、铬、锆等耐高温、耐腐蚀、高强度的金属构成的,而且含量比地球高出十几倍。现在科学家仅能知道的是:月海是由某种能发出高温的“力”,在熔解了以上这些金属后形成的。据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估计,为了熔解以上各种成分的金属,并把它们制成合金,至少需要4000℃的高温,低于这个温度是不行的。

那么,怎样才能使月球表面(是表面而不是内部)达到这样的高温呢?科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太阳表面的温度才是6000℃。地球物理学家罗斯·迪勒指出:谁能想象出来,将钛加热到如此高温使其熔化,并覆盖了大小像得克萨斯那么大的月海(指的是月球上的静海)?而且谁能推测出月球曾经比地球的温度还要高呢?

为了解释月海的成因,科学家从自然状态出发,提出了“撞击熔化”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天文系的斯德纳克·柯帕尔认为,月海是由巨型陨石、小行星或彗星撞击月面时形成的,撞击发生时,极高的温度熔化了月球表面的物质。但这一假说缺少有利的证据。诚然,巨型陨石撞击月面会造成足以熔化上述金属的高温,但撞击同样会使这些物质向四处扩散,而决不会就地熔解,因此在撞击事件以后,应该形成一个巨大的陨石坑或者环形山,而不该如此平坦。事实上现在的月海根本看不到撞击后的任何痕迹。柯帕尔本人通过以后的研究也发现,月海的熔岩并不是在撞击后形成的高温中熔化的,构成目前月海熔岩的金属物质明显是在陨石撞击月面很久之后才形成的,就好像是把以上金属成分熔解以后填进巨型陨石坑里,从而形成了平坦的月海。

另外一种解释是“火山活动说”。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们认为,月海熔岩是在火山活动中从月球内部流出来的,进而形成了月海。但是,另~位天文学家尤里博士否定厂这种假设,他通过精密的计算证明,月球火山不可能发生如此大的喷发,以至于喷射出来的物质能够形成占月面1/3面积的月海,因为月球的个头太小了,它根本担不起如此的重任。再者,科学家至今没有找到把如此多的熔岩从月球内部喷射出来的火山口及输上月面的通道。

“火山活动说”还有一个疑点,现在构成月海的物质密度极大,它是由许多重金属构成的,即使我们承认月海是由月球火山喷发形成的,那么这些重金属又从何而来呢?因为按照一般常识,在火山喷发的过程中,密度大的物质会在熔岩中下沉,决不会浮到表面上来。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一位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这样说:“我们面临的难题是如此之多,只怕我们只能采取‘特殊火山活动’这种假设了。”他所说的“特殊火山活动”,就是通过人工控制的某种放射性能源在月面上造成火山活动。一句话,将月海的形成归结为某种智慧生物活动的结果。

不错,科学家在对月岩的分析中,确实找到了一些好像智慧生物活动的痕迹,因为人们在月岩中发现了真正的纯金属颗粒,有纯铁颗粒,也有一些近似纯钛的金属颗粒。这对科学家来说又是一个不解之谜。

几乎所有的科学都证明,在星球自然演变的过程中,是根本不可能形成纯金属状态的。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些纯金属颗粒是由陨石带到月面上来的,但科学否定了这种看法。美国《纽约时报》的科学编辑约翰·诺布尔·维尔福德说:“这些纯铁颗粒肯定不是陨石带来的物质,因为陨石中的铁成分应与镍等金属形成合金。”这一看法也是科学界的普遍看法。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现在发现的纯铁颗粒是不会生锈的铁颗粒,这说明它在形成时曾经过脱硫、脱磷的工艺处理,这在铁的自然形成过程中也是办不到的。

月海还有一个使人不解之处,那就是它们的形状几乎都呈现圆形。大家知道,巨型陨石或小行星的撞击一般会形成环形山,或者巨大的深坑,它们都是圆形的,而且由于反作用力的结果,在环形山或陨石坑的中间,一般会有一块突出的地貌。但是,月海虽然很圆,但它却平坦如镜,既看不到四周的环形山,也看不出中间的突出地,因此它不可能是陨石撞击后形成的;如果月海是由于熔岩喷发形成的,那么外流的炽热熔岩也应该是个极不规则的形状,决不可能几处月海都是圆形的。那么,月海为什么会是圆形的呢?

从地球上看去,月球上有一片昏暗的地方,那就是月海。对于月海之所以昏暗,以前一直是这样解释的:月海由于地势低洼,所以反射太阳光的能力较差,这样从地球上看上去就是昏暗一片。可是,美国“阿波罗”15号的宇航员在登上月球之后也说:月海是个昏暗的区域。那么也就是说,月海之所以昏暗并不是由于反射太阳光的强弱造成的,以往的解释大错而特错。错在哪里呢?现在的研究证明,月海几乎是由重金属构成的,所有的月海物质都是由铁、钛等金属按照一定比例组成的,其中铁的成分最大。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一份报告说:“在月海的玄武岩石中有难以想象的铁”,我们来作一个对比,地球上岩石的含铁量大约是3.6,而月球岩石中的含铁量却接近20,比地球大了十几涪。科学家终于搞清楚了使月海昏暗无光的真正原因——月海中含有令人难以置信的铁和钛,由于含钛的物质呈黑色,铁也呈黑色,所以月海才看上去十分昏暗。

还有一个重要的情况,月海所含重金属的数量要远远大于月球环形山岩石中的重金属,也就是说,月海的密度要大于其他部分,简直是坚不可摧。

由于月海是如此的占怪,以至于用自然构成的理论根本无法解释它的存在。它给人的印象好像并不是月球上的东西,与月球的其他部分格格不人。从月球的总体月貌分析,科学家一致认为,月球的正面(有月海的一面)原来与背面是相同的,即根本没有月海,在现在月海的位置上,应该也是布满密密麻麻的环形山,后来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这一地区的环形山不见了,形成了现在的月海。

关于月海形成的时间,许多人认为,它形成的比较晚,大约是月球来到地球轨道之后形成的。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托马斯·戈尔德通过对月海岩石高温辐射的痕迹推测,月海形成是在3万—10万年间,决不会比这个时间更早,很有可能要晚于这个时间。

月海的诸多不解之谜说明了什么?我们认为,科学家的推测与人类上古神话之间是一致的:月海是在环形山消失之后出现的。月海的许多人工智慧生物所留下的痕迹只能说明一件事,月海是类似于智慧生物们建造的,它实际上就是月球宇宙飞船新的防护层,难怪它是由诸多重金属构成的。

那么,原来月海部分的环形山又哪里去了呢?这又回到了我们的假说上,月海部分原来的环形山是被月球反叛者用高能武器轰掉的。我们是这样设想的:月球反叛者轰击月球时,巨大的爆炸力炸毁了月球宇宙飞船一部分防护层,就是月海那部分原来的环形山,可能已经裸露出内部防护结构,月面上被轰出几个巨大的圆形深坑。月球在这番强力的轰击下,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不得不从近地轨道升起,造成了所谓的“天地分离”。

当月球上升到安全轨道以后,月球智慧生物用极高的温度将含有大量铁、钛、铬、锆等金属物质熔解,填入这些深坑,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月海。

也许有人会震惊于我们这个大胆的结论,但这是一步一步逻辑推理的必然结果,综合世界上古神话和传说,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则中国的“天”神话系列就没有了意义。再说,我们关于月海成因的推测,还有“女娲补天”和“十日并出”的神话作为佐证。

“女娲补天”是中国神话史上最为著名的一则神话,流传极广,几乎家喻户晓。它浪漫美丽,构思奇特,在全世界都极为罕见,大约除了中国人以外,其他人是根本想象不出来的,谁敢想象碧蓝碧蓝的苍天竟会塌去一洞?又有谁能想象一位美丽的女神用五彩石修补着苍穹?如果宇宙是伟大的,那么读了女娲的神话,你会感觉到女娲神比宇宙还要伟大。以上我们曾谈到,月球宇宙飞船在与反叛者的战争中被击伤,带伤的飞船不得不飞离地球近地轨道,上升到一个比较安全的地带之后,他们第一件事要干什么呢?毫无疑问,当然要修复破损的飞船。巧的是,中国神话里正好有“女娲补天”的传说,更巧的是,从时序上“女娲补天”就发生在天地分离之后,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上面我们已经讲到了“女娲补天”的传说,但这则神话中并没有说明女娲补天究竟在何处。我们怀疑,今天保留下来的“女娲补天”神话有一部分内容遗失了,正像女娲造人神话遗失的内容一样。为此,我们在民间传说里,似乎找到了这些丢失的内容。

唐代《酉阳杂俎》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郑仁本在与家人寻找他失踪的弟弟时,“见一人布衣其洁白,枕一袱物,方眠熟。即呼之曰:‘某偶人此经迷路,君知向官道否?’其人举首略视,不应,复寝。又再三呼之,乃起坐,顾曰:‘来此!’二人就之,且问其所自。其人笑曰:‘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彰,日炼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因开袱,有斤、凿数事。”我们可以肯定,这则故事与“女娲补天”的神话有某种联系,但其中“修月”的观念却不知从何而来。我们是否可以作这样的推测:“修月”的观念正是文字记载的“女娲补天”神话中丢失的部分,而在民间传说里被保留了下来?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女娲补天”的神话就更加具体了——女娲补月亮。多么不可思议的神话,它几乎已经接近事实的真相了。

十日并出”与修复月球

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早期神话当中,都记载过一种奇异的天象,即“十日并出”或数日并出。所谓十日并出或数日并出,就是天上同时出现好几个太阳,伴随十日并出的还有一些英雄人物射日或搏击日月的传说。

根据中国的神话传说,尧帝的时候不知为什么,天空中突然跑出了十个太阳,毒热的光芒将大地都烤焦了,所有的禾苗都晒干枯了,甚至地上的铜铁沙石也都快熔化了。

这样大规模的记载决不是胡编乱造,它们都在向我们证明,在一个我们不知道的年代里,天空中的确出现过几个巨大的发光天体,它们看上去同太阳差不多,所以原始人才把它们统称为“十日”、“九日”、“七日”、“二日”等等。这些天体是什么呢?

从一般的常识出发,我们可以肯定,这些天空中突然出现的巨大天体,它们决不是能够自己发光发热的恒星——太阳,因为太阳的表面温度是6000多度,一到夏天,人们都会热得受不了,比方说,以夏季30℃的气温来计算,如果增加10倍,它就是300多度,木材燃烧时的温度才仅有400多度。应该知道,我们人体对温度的敏感性是很强的,增加几度或减少几度对我们来说都是天大的事,当前的厄尔尼诺现象不过使地球的温度增加了几度而已,但我们已经有了一种世界末日的感觉。因此,古史记载的十日是不准确的,否则,地球早已不复存在了。

常识又告诉我们,任何一颗巨大的行星都可以反射恒星的光和热,比如月亮,它可以反射7.3%的入射阳光,只要它距离地球足够近的话,都可以成为一个与太阳大小差不多的反光体。所以,我们可以断定,上古时所谓的“十日并出”,准确地说应该是十月或数月并出,也就是当时天空中一下子出现了好几个月亮似的天体,从地球上观察,它们应该与太阳的大小差不多,如果它们与月球同大的话,当时应该距离我们38万多公里。有人解释说,数日并出的奇异天象是由地球另外一颗卫星造成的,它在围绕地球的运行中,受到地球的引力影响,环行轨道越来越低,当它接近地球大气层时发生燃烧、分裂,这种现象持续了数日。但我们根本就无法证明天空中曾经还有一颗地球的卫星。

我们认为,数日(月)并出与上古神话中的“女娲补天”有关,也与我们假设的月球宇宙飞船的修复工作有关。

以上我们曾说过,形成月海的物质来历不明,它不可能来自月球本身,甚至不可能来自地球或太阳系。再者,月海的总面积大得可怕,加起来有1125万平方公里,如果月海真是高智慧生物的一项工程,那么这项工程也过分浩大了,光凭月球本身的力量在短时期内是无法完成的。所以我们作一个更加大胆的推测:十日(月)的出现是为了修复月球。被击伤的月球向他们的同类生物发出了求救信号,散居在其他星系的飞船闻讯赶来救助,他们带来了修复月球所需的物质,这就是月海表面有一些岩石和土壤比太阳系还要古老的原因,它们并不来自太阳系。这些赶来的救助飞船与月球飞船合力将月球损坏的部分修好,然后各自又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天空中突然出现了几个与月亮大小差不多的星球,由于它们距离我们与月球距离我们几乎一致,因此看上去果然与太阳一样。当月球系统的生物用极高的温度熔化构成月海物质的时候(大约需要4000度的高温),由于工程浩大,大量热量向四周辐射,地球当然也能感觉到这种热量,而当时人们区分太阳和月亮主要凭热量感觉,这就更加造成天空*@#现的物体是太阳的错觉,所以才有“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的记载。

达尔文进化论是唯一正确的吗

如果从整个地球生物界来考虑,动物的进化虽然在体形上会有很大的不同,但在功能和特点上却是应该有同步进化的特点,看一看我们周围的动物吧!哺乳类动物中有许多特点和功能是相同的,从中可以看出它们是沿着一条本质相同的轨迹在进化。而我们人类却是整个动物界的奇迹,我们进化的轨迹与它们根本不同,简直就是两回事,除了人以外,我们再也找不着直立行走的动物。如果说直立行走标志着动物的进化,那么这种进化就不应该单单反映在人类身上,而在其他动物之间也应该有类似的进化发生,这才符合整个地球动物进化的规律。然而在其他动物中,我们看不到一点点直立行走的趋向,这是为什么呢?如此追问下去,我们人类的进化谱系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生活在地球,对地球自然界生物的进化是有相当直观的认识,进化是为了更好的生存,而自然界里更好生存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跑得快,使你可以有更多机会捕捉到食物,逃避攻击;身子灵巧,可以使你巧妙逃避天敌的进攻;目光敏锐,可以更早发现食物或前来进攻的对手;力气大,可以轻易打败对手,保护自己;爪牙锋利,可以具备极其有效的进攻武器。可我们人类是向这些条件进化的吗?不,不是。进化没有给我们飞快的速度、灵巧的身躯、鹰一般的目光、牛一般的力气、猛虎一样的利爪,我们什么都没有。那么,自然界为什么要如此进化人类呢?这种进化有什么合理性呢?一点都看不出来,可以说,我们人类自从产生以来,就与这个自然社会格格不人,要么我们是错误的,要么自然界是错误的。

时至今日,许多人依然认为,人类的进化是源于自然的压力,这些压力包括洋流、冰川、地轴倾角、气候、生物变化等等。但是人类自从诞生以来就生活在地球上,与地球上许许多多动物同样经历着来自大自然的各种压力,由于这种压力是共同的,因此由压力引起的变异也应该具有趋同性。可人类的进化道路恰恰与其他动物没有丝毫的相同之处,这又是为什么呢?

如果谈到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智力问题,达尔文的进化论更是左右碰壁,而智力问题又是人与动物区别的根本所在,没有人能够回避得了。

人类的智力来得莫名其妙。智力的发展应该有两个条件:第一是相对艰苦的生活环境,为了生存就需要用更多的智力去获取食物;第二是动物的群居性,群居的动物可以形成一定的社会模式,要求以更高的智力来处理。这两个条件都符合我们人类,我们曾经有过相对艰苦的生活环境,我们也是群居动物。但问题在于,这个理论根本没有普遍性,对许多动物而言,目前的生活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艰苦,人类的捕杀与环境污染就使许多动物快要绝种了,地球上群居动物决不仅仅是人类,连蚂蚁都是群居动物。在这两个条件符合的情况下,其他动物的智力发展水平如何?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

数万年以前,地球正像神话中所描绘的那样,是一个没有人类居住,但却充满勃勃生机的蓝色星球,陆地上长满了各种植物;丛林里自由

自在生存着各种动物。乌儿在空中飞翔、枝上鸣叫;海洋生物在大海中嬉戏、畅游;猿猴类灵长目动物在茂密的森林中四处游荡,安然自得地生儿育女。突然,来自某个宇宙空间的高级生命,驾驶着他们的飞行器在这颗星球上降落,出于某种目的,他们采用先进的遗传基因科学,从猿猴、狼及海洋生物身上提取出遗传基因,并将这些基因分离、剪切、组合、拼接,制造出了既具有海洋生物特点,也具有陆地生物特点的新物种,那便是人类。

我们关于人类的起源、天地分离、史前大洪水、修复月球等等的假设到此已经告一段落,现在让我们来谈一谈与我们今天生活有直接关系的人类文明问题。

我们人类一直有一种误解,认为当前的文明乃是起源于6000多年以前,它的标志就是文字的出现。然而,按照我们的假设,人类的文明本应该有两个,它的划分以大洪水为界,前一个文明应该称之为第一代文明,也叫“中介文明”(至于什么是中介文明我们以后要谈到);后一个文明应该称之为第二代文明,也叫物质文明。我们今天正处于第二代文明当中。

关于第一代文明,我们是这样假设的:从人类被制造,到大洪水的毁灭,中间只有短短的一段时间(大约几千年),按照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在这样短的时间里想孕育一种文明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这一代文明如果从旧石器时代算起孕育了整整60多万年),因此第一代文明并不起源于人类自身的创造与积累,而是来自于那些创造我们的“神”的教育,应该说人类第一代文明的老师是“神”。这样一来,在人类的第一代文明当中就包含了来自宇宙深处某些文明的因素。

我们承认,这个假设仅仅是对人类在公元前400多年前,文明突然达到一个让历史不解高峰的推测,它本身没有多少直接资料作为证据,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合理的推论,希望对此有兴趣的同仁可以找到直接的证据。

在人类的历史上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那就是几乎所有的民族,不论他们居住在北美洲还是大洋洲,也不论他们是居住在山区还是平原,在他们的早期文化里面都有关于“人神相杂”的记忆,许多民族都用一种美好的心情来回忆这段历史。比如古希腊神话就把它称为“黄金时期”,也有的民族把它称为“金太阳时期”。据说在这个时期,人民安居乐业,大地物产丰美。更重要的是,人与神的关系很好,人经常去神的家里去串门,神也时时光顾平民百姓的寒室,《定囗续集》卷二《壬癸之际胎观》记载说:“人之初,天下通,人上通;旦上天,夕上天;天与人,旦有语,夕有语。”多么让人羡慕的时期!

正是在这样美好的关系中,“神”完成了对人类的早期教育。

曾经被当成科学的结论进入普通教育当中,但这些假设本身又有多少科学性呢?当一个科学的预言被证明是错误的时候,它并不比巫师的错误预言更光彩。因此,面对预言和假设,大家有共同的权力,切不可以一种假设,那怕是科学的假设去反对另外一种假设。

回顾人类的历史,我们曾经拥有过两条道路,一条是自觉开发内心世界。努力追求精神平静与升华的道路;一条是改造物质世界、努力占有更多物质生活资料的道路。前一条道路被现代科学无情地批判了,而后一条道路正在受到现代人的反思与怀疑(源于环境的压力),可怜的人类还剩下什么呢?

一种价值观决定一种生活的道路,那么人类的价值观(即人类生存的终极意义)又在哪里呢?从60万年以前,第一个原始人打制第一块石器开始,积6000年的文化沉淀,我们今天应该对人类的总体价值观有一种科学的认识,可悲的是我们直到今天一直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对人类总体价值的认识我们并没有超越公元前400年前后那一代哲人划定的圈圈。

如果说人类的价值、人类的幸福只在于用向外无情掠夺的手段来满足自己享受的欲望,那么人类与自然界其他动物就没有任何区别。生存是必要的,但生存却不是唯一的,而且生存的方式更不是唯一的。大肆掠夺与破坏的生存方式仅仅是动物本能的直接宣泄,人类本应有更为道德的生存方式。如果我们放弃偏见,丢掉不可一世的心理障碍,那么我们在人类已有的文化当中完全可以发现更体面、更高尚的生存方式。

科学的尴尬正面对历史的嘲笑,不论我们多么厚颜无耻都不能回避这样的问题:人类转了几千年的圈子,最后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正如不少历史学家一生穷经皓首到头来只证明了一点:史书的记载是真实的!

未来不是梦,人类的未来必然伴随一次伟大的文化复兴与回归。远古文明正穿过厚厚的浓云向人们射来希望之光,一个时代的召唤在响起:归来兮!迷途之羔羊!

整理自网络!

分类:探索
编辑:tmt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免责声明: 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 如文中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文字、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